有位家長說,我們家孩子脾氣特別大,平時在家吃飯不合口味就摔碗;自己畫不好畫就撕本子;自己的作業本忘在了學校,沒辦法寫作業,就躺在客廳里打滾。有時還在別人面前發脾氣,讓我們感到很沒面子,氣得他爸爸真想揍他。
面對發脾氣的孩子,很多家庭是媽媽勸哄和利誘,爸爸訓斥和打罵。在公眾場所,家長多是約束孩子喜怒和不安等情緒的表達,其實這是錯誤的,這樣做不利于孩子對自己情緒的認知和掌控。
孩子脾氣暴躁的原因
1、需求沒有得到滿足
由于家長的溺愛,有的孩子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鬧,沒有得到滿足就會發脾氣,家長決不能讓步和遷就,不然會助長孩子的脾氣。
①把他單獨放在房間里,作短暫的隔離,冷落他一會兒,讓他有時間冷靜下來重新考慮下一步怎么辦。反復幾次,孩子就會感到自己發脾氣、哭鬧都毫無意義,得不到家長的注意,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,慢慢地就不再亂發脾氣了。
②發作平息后,家長要記住為孩子講道理,及時進行教育。要告訴孩子剛才的行為是不好的,采取發脾氣的辦法要挾父母滿足自己的需求,是達不到目的的。
③要讓孩子知道父母還是愛自己的,只是不愛自己的撒潑行為。
④要有意識地在平日里訓練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,從一件件小事做起,不要讓孩子學得,只要是我想要的,爸媽都會立刻滿足,形成一種要風得風、要雨得雨的感覺。這樣當孩子偶爾不能如愿以償的時候,就容易大發雷霆。
⑤每次發作平息后,要嚴肅地教育他們,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。如果發現孩子在哪一次能克制自己沒有發作,應及時予以表揚和獎勵。
2、沒有受到足夠重視
有時候當孩子喋喋不休地向家長講述某件趣事時,家長們卻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,漫不經心的點點頭或哼哼兩聲,那么孩子會十分惱火的。
①家長不妨暫時放下手中的事務,以專注的神情傾聽孩子的話語,以欣賞的態度理解孩子的話語,并饒有興趣地和孩子聊一聊,說一說,那對孩子將會是莫大的支持和鼓勵。
②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提供充分表達內心想法的機會,要有耐心,千萬不要訓斥指責,更不能動怒打罵。否則,孩子的脾氣只會愈演愈烈。
③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孩子越小,情感越不穩定,注意力也越容易轉移。當發生不愉快時,要采用活動轉移法,讓他們在游戲活動或體育活動中宣泄內心的緊張。比如:有意識地提起孩子平時最感興趣的一件事,給孩子講個愛聽的、好玩的故事,或者帶孩子去玩最喜愛的蕩秋千游戲等。